Search

「中和性抗體效價達XXX」、「中和性抗體效價是判斷疫苗有效性的指標」、「抗體中和效力夠不夠?」...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中和性抗體效價達XXX」、「中和性抗體效價是判斷疫苗有效性的指標」、「抗體中和效力夠不夠?」......
  
最近大家應該看了很多「#中和性抗體」的新聞,覺得自己都快成了抗體專家。那麼,宅在家防疫的研編要來考考大家了🤓 週末考一題就好。
  
❓什麼是中和性抗體?
  
😏……是不是原本已經準備好要侃侃而談中和性抗體和疫苗效力的關係,結果竟然是這麼基礎的問題,而且一時之間還想不出答案?
  
沒關係,研編小學堂第三課,上課啦!🔔
_____________________
  
Q1:何謂中和性抗體?與其他抗體的區別為何? 是不是所有的抗體都可以中和病毒?
✅抗體 (antibody)是免疫系統用來對抗外來物質(如:細菌或病毒)的蛋白質。人體被病毒感染或施打疫苗後,會產生抗體來抓住這外來異物。每支抗體會抓住異物不同部位 ,若抗體抓對位點, 便能阻止病毒 (或其他異物)入侵細胞, 從而保護細胞不受病毒入侵。由於此類抗體能「中和」病毒的毒性, 故稱為中和性抗體(neutralizing antibody)。但並非所有抗體都會抓對位點而「中和」病毒,有些抗體雖抓到病毒蛋白,但卻未正中該位點,仍無法 「中和」病毒、對細胞沒有保護力。這些就屬於非中和性抗體。
  
病毒主要靠刺突蛋白(S)上的受體結合域(RBD)與人體細胞受器結合,進入人體破壞細胞。因此,上述所謂正確位點, 即受體結合域。 大部份中和性抗體具有能力抓住受體結合域, 而阻止病毒進入細胞。
  
👦小學生版🧒
病毒身上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人體細胞的門鎖,病毒如果順利開鎖,就可以進入人體到處破壞,身體便會生病。所以,為了抵抗病毒攻擊,科學家發明了疫苗,注射後身體會製作出另一個符合病毒鑰匙形狀的門鎖A。如果門鎖A與病毒的鑰匙能成功結合,病毒就沒有鑰匙可以打開人體細胞,進去搗蛋了。這個門鎖A就是「中和性抗體」。
  
Q2:中和性抗體到底是中和什麼?為什麼要用中和這兩個字?
✅顧名思義,中和性抗體主要用於「中和」病毒的侵略力,阻截病毒進入人體細胞、破壞正常細胞。精確而言,中和性抗體無法破壞病毒,但能與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域結合,致使病毒無法進入人體細胞,失去感染力,故稱為「中和」。
  
Q3:為什麼檢驗疫苗的效果要測中和性抗體?
✅實際檢測疫苗保護反應時,是將打完疫苗者的血清抽出,與活病毒混合後, 再加入體外細胞培養皿中,觀察細胞是否會受到病毒感染。若細胞存活,代表疫苗受試者的血清具有中和性抗體,可將病毒阻絕於細胞外。也因為是用活病毒和血清作檢測,非常接近病毒入侵人體的真實狀況,故也成為檢測疫苗是否有效的指標之一。
  
*註:有些疫苗也可能活化細胞免疫反應以清除被感染的細胞。但此非中和性抗體檢驗的範圍。
  
Q3a:中和性抗體的效價怎麼測?
✅至於中和性抗體的效價或是數量, 則是將血清稀釋數倍後, 測試其是否仍對病毒有中和力。稀釋倍數越高而仍保有中和力,表示中和性抗體的效價越高。
  
Q4:我打完疫苗而產生的抗體是中和性抗體嗎?
✅打完疫苗後,人體會產生一些抗體,但並非所有的抗體都能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,可以中和病毒的抗體才能稱為中和性抗體,而好的疫苗大多可以產生高效價的中和性抗體。
  
Q5:如果我感染COVID-19,康復後也會產生中和性抗體嗎?
✅一般康復病人體內都有中和性抗體。不過,打了疫苗後,人體所產生的中和性抗體甚至可比康復病人還要高。
  
Q6:檢查 COVID-19的抗體還有哪些?與中和性抗體有何不同?
✅感染病毒後,會啟動人體的免疫系統,對病毒的各種結構蛋白產生抗體 (又稱免疫球蛋白; immunoglobulin, Ig)。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五大類抗體:IgA、IgD、IgE、IgG、IgM。常用來檢測是否為COVID-19病例的,為可抓住核衣殼蛋白(N)的IgG、IgM抗體檢測。這些抗體不具中和力。也有測試可抓住刺突蛋白(S) 的IgG、IgM抗體檢測,但也非測試抗體的中和力。

中和性抗體的檢測是要了解可保護細胞,使人體不受病毒入侵的抗體效價。IgG、IgM抗體,則用於判斷人體是否曾受感染,兩者檢測目的並不相同。
  
#疫苗 #抗體 #病毒 #Ig #COVID19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這裡是由【中央研究院媒體小組】經營的平台,作為中研院好朋友們交流互動用,幾點注意事項還請粉絲們彼此提醒喲! *發文請盡可能與學術研究、學術活動相關,勿濫用平台打廣告。 *有疑慮要發問,請保持基本禮貌,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。 *歡迎各種評論,但禁止謾罵或人身攻擊等,違者將隱藏、刪除貼文或封鎖帳號。 *有非關本文的意見,請善用「塗鴉牆」或「私訊」,發文下明顯不相干留言將隱藏或刪除,保持版面一致性。
中央研究院官方粉絲頁
View all posts